新华社兰州12月18日电 题:积石山新变
新华社记者
那时辰的车轮悄然碾过365个昼夜,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开放出震后重生的光彩。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酿周至县5万余户24万余东谈主受灾,117东谈主遭灾,23万余间房屋受损。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走进积石山县,看到的是一幅充满渴望与但愿的重建画卷。新家园、重生存、新但愿,从方针图纸上真实而具体地落到了受灾各人目前。
整洁的小院、敞亮的客厅……冬日的暖阳照在马忠礼身上。他闲适地坐在客厅,烧了一壶滚水,沏了一杯当地脾气茶饮三泡台。
12月12日,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村民马忠礼在家中喝茶。(新华社记者 马莎 摄)
68岁的马忠礼是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村民。一年前,地震毁坏了他的屋子。“要是不是党和政府的匡助,一切不会这样快好起来。”提及这些,他眼泛泪光,“国度赞成7.5万元,加上5万元的贴息贷款,家里再凑了些钱,震塌的屋子用了不到8个月就建起来了。”
马忠礼的新家里,客厅和卧室均装有空气源热泵炎风机,淋浴房、冲水马桶等措施一应俱全,客厅里几盆绣球花一簇簇开得正艳。
“屋子建起来了,日子就要好起来了。”儿媳马尕舍将屋里屋外打理得一尘不染,还给院中的两棵树修剪了姿雅,贴上了保温布条,恭候春天发新芽。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第一通告马强先容,大河村是地震受损最严重的村庄之一,5200间房屋倒塌和损毁。全村有372户旧址重建,361户维修加固,72户采用了平房和楼房等麇集安置方式。
扫去黝黑的震区重获重生,“家”的簇新方式愈来愈明晰。12月的一场大雪,让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麇集安置点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室外天寒地冻,室内良善如春。走进陈玉兰家中,记者看到,明亮堂的客厅里摆放着电视机、电雪柜等产物,明媚的阳光透过锃亮的窗户散落到客厅,为房间增添了几分温馨。73岁的陈玉兰穿戴薄毛衣打理房屋。
12月12日,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麇集安置点,村民陈玉兰在打理房屋。(新华社记者 马莎 摄)
“咱们11月就搬到了麇集安置点。新房得勤打扫,看起来干净整洁,心里才合计舒心。”陈玉兰说,楼房采选麇集供暖,室内接近20摄氏度。
记者在大河家镇四堡子村麇集安置点看到,一溜排二层小院循序排开,家家户户装上了干净方便的空气源热泵炎风机,党群事业中心、村卫生室、老年行径中心等各人事业措施也已建成并插足使用。
据临夏州政府先容,经由8个多月的轮班功课、昼夜施工,全州9.15万户各人的房屋得回维修加固,1.05万户各人旧址重建住房并建成入住,14个麇集安置点1.04万套住房一起达到入住条目。临夏州政协副主席、积石山县委通告马晓璐先容,积石山县同步建成城南、城西、大河家3个热源厂,装配“煤改电”清洁动力取暖建立,路、水、电、暖、网已矣“五通五稳”。
跟着基础措施的完善,受灾各人的生存日渐平安。
两个月前,石塬镇石塬村村民柴永忠一家搬进了旧址重建的新房。49岁的柴永忠本来是村里生息大户,地震把家中羊圈震塌了,重建新房又花掉了泰半积蓄。
本年以来,针对积石山县农业脾气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近况及地震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当地制定了一揽子促农增收战略,对牛羊等生息产业和中药材等拔擢产业进行奖补,其中对受灾生息圈舍维修校阅,采选先建后补方式,加速扩群补栏,调治农户发展牛羊产业的积极性。
得石友讯后,柴永忠在新房旁修建了面积95普通米的规范化圈舍,得回3.3万元的奖补资金。“按照战略,后续再买牛羊也有奖补资金,一步一步来,来岁开春后再买多些羊,日子就回到正轨上了。”柴永忠说。
得志受灾各人的安堵之盼、乐业之需、闲适之愿,是当地政府握住辛劳的方针。
12月13日,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韩陕家村,村民马芬莲在温室大棚中采摘黄瓜。(新华社记者 李梓潇 摄)
走进关家川乡何家村麇集安置点,70多座新建的钢架大棚漫衍在原野中,东谈主们正在棚内坚苦,首批采摘的西葫芦、黄瓜、甜瓜等果蔬连续上市。
“近期每天皆有30多名隔邻的居民前来务工,大部分是受灾各人,每东谈主每天能挣100元。等他们掌捏拔擢技能后,就不错央求承包大棚。”大棚认真东谈办法通彪先容。
如今,行走在积石山的州里村庄、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皆是一片忙碌的表象,内行忙着装束新家、忙着规画将来……
一年、四季、365天……各方暖流积存成河开云(中国)kaiyun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体育,在这片地盘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重建的遗迹。积石山正逐渐开脱地震的黝黑,向着愈加好意思好的翌日迈进。